搜索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详情页
尿毒症患者如何降肌酐
我是一名尿毒症患者,复查时发现自身肌酐过高,尿毒症患者应该如何降肌酐?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免费咨询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问题分析:
可以通过阻断肾脏病变治疗肾脏,主要在阻止肾脏病变发展的同时,去除导致肾脏病变的原因。平时要预防感冒,控制饮食及情绪,不要劳累,控制血压血糖等,肾脏主要的功能就是排泄尿液和肌酐毒素等。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肌酐400是尿毒症吗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400不是尿毒症。诊断尿毒症一般肌酐在707umol/L以上,肾小球滤过率在15ml/min以下。对于肾功能评估不仅看肌酐,还有结合全身情况,比如有没有尿量减少、心衰、贫血、高钾血症、电解质紊乱。
肌酐750属于尿毒症吗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若为慢性的肾功能损伤,则目前肾功能已进展至肾功能衰竭期,会很快发展至尿毒症期。就诊病院行肾功能检查提示肌酐750,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泌尿系彩超、血常规、电解质等辅助检查明确肾功能损伤为急性或者慢性肾功能损伤。若为急性的肾功能损伤,则不属于尿毒症,需要纠正引起肾功能损伤的因素,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
肌酐达到多少算尿毒症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值超过707以上算是尿毒症。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
肌酐多少是尿毒症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值超过707umol/L应考虑为尿毒症。其主要的病人就是由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导致的。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umol/L,当肌酐值超过133umol/L提示肾脏出现损伤、肾功能不全,数值越高提示肾功能损伤约严重。要定期复查,必要时到医院治疗。
肌酐多少是尿毒症怎么降肌酐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是人体的代谢废物,主要由肌肉组织代谢产生,99%的肌酐都是通过肾脏排泄,所以肌酐的高低反映了肾功能。当肌酐值超过707称为尿毒症。这时候往往需要肾脏替代恢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恢复,定时的口服降压、降糖药物,控制水分的摄入,避免体重的过快增长。
肌酐多少算尿毒症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不同相关部门肌酐正常值的参考范围不一样,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到133umol/L,当肌酐值超过133umol/L提示肾脏出现损伤、肾功能不全的数值越高提示肾功能损伤约严重,当肌酐值超过707umol/L应考虑为尿毒症,可以去定期复查,到相关部门就诊治疗。
肌酐高到多少是尿毒症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高超过707umol/L可以怀疑为尿毒症。血肌酐升高,一般代表患者有肾功能衰竭,但是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尿毒症是肾脏疾病的终末期,这样的患者一般会有肾性贫血、钙磷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也提示患者是慢性肾衰。不过,现在根据患者血肌酐判断肾功能的方法临床上已不大采用,而临床上采用的更多的是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肾脏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疾病本身会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肌肉系统,然后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
尿毒症的肌酐值是多少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umol/L,当肌酐值超过133umol/L提示肾脏出现损伤、肾功能不全的情况,数值越高提示肾功能损伤约严重,当肌酐值超过707umol/L应考虑为尿毒症,建议定期复查,必要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尿毒症患者的饮食食谱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尿毒症要易于消化和含有充足的维生素,要避免粗糙食物对消化道的机械性损伤而导致消化道出血。热量不应少于每公斤体重35卡,但到尿毒症期只能视病人的胃口而定。如果尿量不少,水肿不明显,一般不需要限制饮水量。
猜你喜欢
尿毒症怎样降低肌酐
尿毒症前兆尿毒症患者如何护理
尿毒症肌酐1600能活多久
诊断尿毒症只看肌酐指标吗
尿毒症患者可以喝哪些汤
尿毒症患者头晕怎么办
尿毒症肌酐1400要不要透析
尿毒症患者的寿命是多久
肌酐200多是尿毒症吗
肌酐值多少是尿毒症
专家问答
补肾方法及推荐用药
射精时为何感觉是流出而非喷射
母亲头痛诊断为血管性头痛求治疗建议
14岁女儿腿部出现红疙瘩
脑震荡后如何恢复?
经期推迟是否异常?
割双眼皮恢复期多长时间?
化疗和放疗有什么区别
男性患者喉咙痒有痰求药方
父亲72岁听力下降求帮助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