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详情页
人体物理降温的方法
我今天起来有点发烧,想通过物理降温来降温,人体物理降温的方法是什么?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何洁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问题分析:
人体物理降温的方法是饮水,通过多喝水来促进排汗。运动也是人体降温的有效方法,可以适当运动来达到降温的效果。还可以用棉球蘸取酒精或清水擦拭患者的身体来进行物理降温。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一般情况下,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家长可以用冷水或冰袋给宝宝的前额、腹股沟、腋下等部位适当进行冷敷,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2.家长可以用75%的酒精加入一半温水后,给宝宝的身体进行擦拭。3.给宝宝洗温水澡,将宝宝放进温水中适当擦洗,并适当进行泡澡,有利于降温,促进宝宝身体的恢复。
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宝宝物理降温主要有温水擦拭、退烧贴等方法,具体内容如下:宝宝发烧后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可以使用温水擦拭宝宝身体,能够达到降温作用,但是一定要控制好水温,擦拭的时间通常不要超过10分钟,否则可能会与着凉的风险。其次可以给宝宝贴退热贴,可以帮助局部散热,起到解热的作用。宝宝在发烧期间一定要多补充水分,不但能够起到降体温的作用,还能够促进体内毒素排除,促进身体恢复。
儿童发烧38度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儿童发热38度属于低热,可以先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很多,如1.温水擦浴:擦浴时充分暴露身体,尤其是大血管的地方,像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处,用37度左右的温水在上述部位充分擦拭,直至体温下降。2.喝水:可以少量、多次的多喝水,一定要少量、多次,因为发烧时孩子精神状况比较差,也容易出现恶心、呕吐,。3.洗澡:直接全身洗个温水澡,洗完后注意保暖,也可以达到降温目的。
发高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水温要适宜,或者是用温水投湿毛巾给孩子擦拭皮肤,特别是腋窝,腹股沟,这些血管密集的地方,有利于散热。可以用冰块冷敷皮肤,比如额头或者是耳后。
物理降温的方法
尹新芹
主任医师
五官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物理降温是高热的病人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最简单、有效、安全易行的降温方法。进行物理降温时,首先应当补充足够的液体,尽可能通过口服温水、盐水、米汤、肉汤来进行补充。其次,可以进行冷湿敷,在额头、腋窝、腹股沟等血液循环比较丰富的位置放置湿冷的毛巾,并定期更换以达到降温目的。另外,也可以采用酒精擦浴来进行物理降温。
幼儿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是什么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儿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一般来说,物理降温适合于发烧温度不太高的患儿。可以采用头部冷敷的办法,家长用凉水把毛巾浸湿后,敷在患儿的头部,一般5到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的办法,可以用温毛巾擦拭孩子的全身皮肤,尤其是腋窝、腹股沟、颈部这些血管比较丰富的地方,擦拭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可以起到降温的效果。温水擦浴适用于发烧温度比较高的孩子,
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戴冰帽,戴斌在温热水擦浴泡温热水澡,贴退热贴或者是酒精擦浴等方法。如果通过物理降温,体温未见明显下降,并且精神食欲睡眠等较差,可能仍然需要选择给孩子使用退热药物或者是注射退热药物。
宝宝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可用冷水或冰袋头前额,腹股沟,腋下,腘窝等大血管处,每3-5分钟更换1次,直至热度下降。酒精擦浴,用75%的酒精加入一半温水后,擦腹股沟,颈部,腋窝,四肢。温水浴,对四肢发凉宝宝可采用。将患儿肢体置于比体温低2-3度温水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用大毛巾将全身擦干,此法多可使体温下降,循环获得改善。
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婴儿的物理降温方法可以给婴儿更多的水喝和补充体液,也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水温适宜在32-30的速度下,每次擦拭需要10分钟以上。平时一定要多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
陈瑶
副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如果宝宝既往没有高热惊厥的病史,通常体温超过38.5℃口服退热药,常用的有对药物。如果不到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常用的有多喝温水、温水浴、用退热贴等。宝宝发烧时家长要勤给孩子测体温,通常高温的儿童需要1-2小时测一次,不是高温的可以每隔4小时给儿童测一次体温。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