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详情页
肌酐和尿酸偏高怎么办
我亲戚最近检查身体查出肌酐和尿酸偏高,肌酐和尿酸偏高怎么办?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三级甲等
中日友好医院
问题分析:
肌酐和尿酸高的话,一定要注意不能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包括瘦肉都不能多吃的,更不能饮酒,要多吃青菜,饮食要清淡,多喝水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饮食啤酒、海鲜、豆制品及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肌酐400多怎么办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400多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控制。血肌酐数值升高可能和慢性肾炎引起的肾功能损伤有关,需要以治疗肾炎、改善肾功能为主。改善肾脏供血,修复受损细胞,恢复肾脏功能,肌酐自然就会降下去。
肌酐500怎么办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500已进入了肾功能衰竭期,如果为糖尿病肾病,则病情更严重。目前可存在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存在贫血及肾性骨病等。除了用药物治疗保肾排浊,口服药物。应该行替代治疗前准备,如建立自体动静脉內瘘、置入腹膜透析管等,对于糖尿病患者考虑开始透析治疗。
肌酐700怎么办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700μmol/L说明肾功能已经明显减退,是已经进入到了尿毒症,首先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毒素,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在这些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肌酐升高的原因。
肌酐800怎么办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800有尿还是要做透析,因为高于707就说明达到了肾衰竭第五期,完全符合透析的条件,越早治疗会越好。假如不及时做透析,一旦出现并发症,可能会出现突发性的急症,到时是很难收拾的。
肌酐高怎么办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高往往可以通过饮食,即减少蛋白的摄入量降低;也可以通过病因的治疗比如降血压、糖尿病的病人通过降血糖等、狼疮性肾炎的病人通过狼疮的治疗,可以达到降肌酐的作用。
肌酐高怎么办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升高反映肾功能已经受损,而且是肾脏损害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所以肌酐才会升高。轻度的肌酐升高往往可以通过饮食,即减少蛋白的摄入量降低。也可以通过病因的治疗比如降血压、糖尿病的通过降血糖等、狼疮性肾炎的病人通过狼疮的治疗,可以达到降肌酐的作用。
肌酐和尿酸偏高怎么办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和尿酸高的话,一定要注意不能吃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包括瘦肉都不能多吃的,更不能饮酒,要多吃青菜,饮食要清淡,多喝水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饮食啤酒、海鲜、豆制品及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
肌酐偏高怎么办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高说明肾功能失代偿,虽然肌酐水平还不是很高,但是要重视了.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尿蛋白和血尿会使肾迅速恶化,不过也不要紧张,发现的早,多注意一下应该会缓解,平时不要吃高蛋白的食物,因为这越补蛋白,其肾的损害越严重,多吃素菜。
家老人肌酐高怎么办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内科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肌酐升高分为生理性以及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的常见于发热,感染,剧烈运动,进食大量高蛋白类食物等情况。此时多为一过性的肌酐升高,不用特殊处理,去除诱因后,绝大多数肌酐能够恢复正常。
左肾结石积水肌酐137是不是结石导致的
高璐
主治医师
外科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高血压及肾积水均可导致肾脏损害,表现为肌酐和或尿素等肾功异常。高血压时间长,伴肾小动脉硬化可引起肾功异常。你的情况可能为肾积水导致肌酐异常。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肾损害,都应当针对原发病积极治疗。
肌酐140,5年血压高120,150,尿酸480,都比上次高
胡天勇
主任医师
内科
河南省胸科医院
三级
了解家中老人有没患高血压病的,如有且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就是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1.高血压是终生性疾病要终生治疗,根据血压高低降血压药物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但不能停药。2.高血压病人要低盐饮食,适当运动,情绪稳定,生活规律。3.高血压病人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制定治疗方案。服用正规的降血压
猜你喜欢
尿酸肌酐偏高怎么办
血肌酐升高怎么办
孕期肌酐偏低怎么办
血肌酐偏低怎么办
肾功能肌酐偏高怎么办
血清肌酐偏高怎么办
肌酐有200多怎么办
血清化验肌酐高尿酸高怎么办
尿肌酐偏高怎么办
肾肌酐偏高怎么办
专家问答
预防乙肝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食欲不佳精神差体重下降
胃镜显示食道裂孔疝,钡餐未见异常
晕倒后全身无法动弹的情况
白血球和白血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太阳穴胀痛是怎么回事
右耳持续耳鸣怎么办
术后呕吐是否正常?
得了胃溃疡为何没反酸?
双红活血胶囊的功效与适用症状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