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
详情页
血小板50多严重吗
我最近感觉自己的头有点晕,检查说是血小板50多,很担心。想问一下严不严重?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免费咨询
三级甲等
山东省立医院
问题分析:
血小板50多是严重的,属于偏低的状态,这说明了患者患有凝血障碍,并且受到内脏出血的威胁,这样应该到医院的血液内科检查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明确具体病因之后,及时入院进行更加系统的治疗。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宝宝血小板500多严重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宝宝血小板500多通常不严重。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有形成分,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具有辅助止血的生理功能。如果宝宝血小板超过500,说明孩子有炎症,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在400左右,当血小板超过六百左右时,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粘膜,引起血小板变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宝宝血液系统的疾病,平时喝得少,平时容易上火,都会导致血小板增多。
宝宝血小板500多严重吗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不严重。血小板的数值偏高需要高度怀疑病毒感染引起的,特别是孩子的年龄比较小,病毒感染以后出现血小板升高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如果数值超过了800到1000应该考虑血小板增高症,需要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的。
宝宝血小板600多严重吗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小板的正常数值在100到300左右,血小板600是偏高的。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感染因素引起的特别是病毒感染、炎症的刺激就导致血小板的升高,在感染控制以后血小板数值会逐步的恢复正常。
宝宝血小板高400多严重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宝宝的血小板正常值在150-300之间,如果孩子的血小板高达400以上,说明是血小板偏高,但不能只从一个血小板的数值上判断,要根据孩子的总体症状和体征来判断。如果孩子身体健康,体温不高,没有其他严重的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抗感染的药物,同时还要检查孩子的血小板,如果孩子的发烧比较严重,或是其他系统的症状,就必须要住院。
小孩血小板低严重吗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儿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小孩血小板低是否严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血小板计数超过50,没有其它的临床症状,说明病情不是很严重。但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20,就是严重的贫血,会出现鼻粘膜出血、口腔粘膜出血、多发性瘀斑、紫癜等情况,常见于腿部,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情况,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血小板20多严重吗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小板20多,属于血小板数量严重减少,病情比较严重了,因为血小板20多,可能会发生自发性出血的情况,就是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病人会出现皮肤粘膜的出血点,瘀斑,鼻腔牙龈出血,甚至发生呕血,黑便等。
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小板数常数是100~300,超过400称为血小板增加多。血小板增多的危害还是非常大的,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来治疗才好。出现动脉硬化将引起心脏血管出现,常常因为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遗传等各种因素,动脉的内壁将出现斑块。所以,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血小板增多症的护理,解决防止其它并发症的出现。
血小板50多严重吗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小板50多是严重的,属于偏低的状态,这说明了患者患有凝血障碍,并且受到内脏出血的威胁,这样应该到医院的血液内科检查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明确具体病因之后,及时入院进行更加系统的治疗。
血小板50多严重吗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小板50多是否严重,取决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比如感冒服用了消炎止疼药,可能引起血小板下降至50左右的水平,但是感冒控制了停药以后,血小板的数量就会恢复到正常范围,没有严重的后果。但是如果血小板50L左右,是由急性白血病引起的,除了血小板减少以外,往往还有贫血,感染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因为感染或出血而早期死亡。
猜你喜欢
婴儿肺炎血小板600多严重吗
血小板600多严重吗
血小板600多严重吗
血小板700多严重吗
血小板80严重吗
血小板比正常的多50怎么办
宝宝血小板高400多严重吗
宝宝血小板四百五严重吗
血小板60严重吗
血小板40严重吗
专家问答
糖尿病并发肾炎治疗建议
雌二醇115是否过高?
我是乙肝患者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长期腹胀伴随喉咙异物感
金银花和菊花一起泡茶能清热吗?
能不能用中药治疗高血压?
肝内胆管结石疼痛怎么办?
背部肩胛骨疼痛及手臂青紫
右侧肾囊肿及高血压问题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