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
详情页
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性别:女
年龄:1岁
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偏低怎么回事,开始输丙球吃激素3片血小板升到正常后开始减激素,只到减完,吃激素3个月。7前天停药,开始吃中药,吃了6天了,上次检查白细胞4.4,红细胞3.77粒细胞1.3板24.今天查的白细胞10.2红细胞2.92粒细胞1.8板41。是我儿子得的病刚10月,中性粒细胞怎么老是偏低,还有红细胞也偏低,想问问有别的病可能吗?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王茂生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免费咨询
三级甲等
廊坊市中医医院
问题分析:
注意排除是否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到我院就诊检查看看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红细胞偏低乏力嗜睡是怎么回事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首先需要考虑脑血管病的可能性。其次,发烧、脑炎,都有可能引起这种症状。对于年轻人来说,过度的疲劳也有可能引起这种症。一般指的是没有外界的刺激,很快就出现入睡的状态,只有在外界的刺激下,才会醒过来。
红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红细胞生成减少,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红细胞数量减少就会造成红细胞偏低现象,可以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大量失血这三种原因造成红细胞偏低。
红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红细胞数偏低最常见的情况有:第一、大量饮水、大量输液以后,造成血浆容量的增加,血液稀释,出现红细胞的降低。如果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以后,红细胞数量就会恢复正常。第二、红细胞数量低最常见的是贫血,无论是各种类型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红细胞的数量都会偏低。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王相华
主任医师
内科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血常规红细胞偏低,就是有点贫血。因为红细胞偏低,血红蛋白浓度就会降低,就会发生贫血。红细胞偏低,常见原因有红细胞生成不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还有造血原料缺乏,也会出现红细胞数量偏低,如缺铁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等。
孕妇红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孕妇红细胞较低的原因是受激素和神经内分泌的调节,骨髓造血旺盛,网织红细胞稍多所致。孕妇为了维持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孕8周时循环血量增加,并有血液稀释的现象,使红细胞相对降低。红细胞计数为:3.6*10/L。属正常生理性贫血,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如HB(血红蛋白)值小于110g/L时,需排除缺铁性贫血,感染。
孕妇血常规红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妇产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孕妇血常规红细胞偏低可能是贫血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孕妇血常规中的红细胞偏少与妊娠后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有关,建议适当食用蛋黄、瘦肉、动物肝脏、花生等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如果贫血严重,需要服用一些补铁的药物,例如:丁二酸亚铁片、硫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等。注意遵医嘱用药,不可盲目用药。在日常生活中,孕妇应注意补充营养,确保营养均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王茂生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廊坊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问题分析:注意排除是否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到我院就诊检查看看
孕妇红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周敬伟
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孕妇红细胞偏低,是因为在激素及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下,骨髓造血增加、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为维持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孕妇循环血量于孕8周左右增多,并且出现血液稀释,导致红细胞相对减少。
红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李荣荣
外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病情分析:你好!有贫血现象,建议多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及多吃含铁的食物 意见建议:
猜你喜欢
红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和白细胞和红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
血红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血小板和红细胞偏低、是不是引起胃出血呢、怎么回事
24岁高烧不退,验血红细胞偏低怎么回事?
血小板偏低,红细胞偏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偏高是怎么回事?
白细胞偏低,红细胞偏低、血小板偏低请问是怎么回事?...
体检时发现血常规红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平时身体还不...
红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会有什么后果?怎么治疗?
血红细胞偏低是怎么回事?2。肌酐偏高。3甘油三脂偏高...
专家问答
补肾方法及推荐用药
射精时为何感觉是流出而非喷射
母亲头痛诊断为血管性头痛求治疗建议
14岁女儿腿部出现红疙瘩
脑震荡后如何恢复?
经期推迟是否异常?
割双眼皮恢复期多长时间?
化疗和放疗有什么区别
男性患者喉咙痒有痰求药方
父亲72岁听力下降求帮助
常见科室
男科
皮肤科
性病科
妇科
儿科
老年
外科
内科
生殖
传染科
神经内科
五官科
整形科